牛仔裤,身体上的笔记本

1853年,商人Levis Strauss 用滞销的帆布为加利福尼亚的淘金工人制作了一种不易磨损的工装裤。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当时原本计划采购回来给工人做帐篷的帆布,因为暴雨的滞留,让他走上了另一条道路——制作牛仔裤,并留下没法磨灭的经典款式。

牛仔裤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受到人们的喜好,并逐渐演变成独特的牛仔文化。

因二战的影响,美国的牛仔文化逐渐侵入到日本本土,并演变成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日牛也就逐渐兴起和强盛。

不管是美牛还是日牛,牛仔裤为何会越来越来深入人心呢?

那时的淘金者因生活条件和工作的原因,一条裤子长期不洗不换,牛仔裤除了能很好的保护工人之外,耐磨抗造的程度真的是无法想象。

在长时间的强力穿着下,每一条裤子都带上了独特的褶皱感和不同的磨损程度。在牛仔裤的逐渐发展中,人们逐渐开始欣赏这种独一无二的美感,开始自己刻意的去“养”自己的专属牛,从中去寻找不可言喻的乐趣。

他们说,这是自己身上的笔记本。

那么,什么样的牛仔裤才能拿来“养”呢?是的,必须是原牛。当然,其实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之前,人们所穿的有且只有原牛。

原牛,是指用牛仔胚布直接缝制而成、未经过水洗加工处理的牛仔裤,保留了牛仔布最原始的状态。这个词来源于RAW DENIM,RAW指原始的、未加工的、未成熟的。

不难想象,它是又粗又硬的,穿着体验感毫无疑问是不太好的。颜色单一而又深沉,根本没有层次感而言。

了解到这里的时候,往往会有两种不同的心理反应。第一种:排异。我为什么要花钱买一个会让自己不舒服的东西?毫无疑问,就错失了一种生活的小乐趣。第二种:好奇+挑战。当亲身的感受了牛仔裤整个自然旧化的过程,没人不会为牛仔裤的魅力所折服。

牛仔裤的魅力和Indigo有很大的关系。使棉布裤形成牛仔蓝的染料Indigo,即靛蓝,由于是天然植物染料,需在空气中氧化,并多次浸染,才能是棉布呈色。而即便多次浸染,也难以使棉纱芯部上色。这样的工艺,就使得牛仔裤一旦磨损,便会露出布料中心的棉白色,形成独特的花纹。

长时间的穿着、强力的劳动,会导致大量的摩擦,洗涤的过程会丢失一些靛蓝染料,因此形成色落、纹理。

因为每个人的劳动强度、生活习惯、洗涤习惯的不同,形成的色落和纹理(猫须、蜂窝、龙卷风、火车轨等)也不尽相同。牛仔裤上也就有了和主人的同步的脾性。

还有什么能和牛仔一样,能记录你自己的生活。

所以,养牛的本质不是养,而是用你的身体去磨练它,带给它生命,而不是不正确的呵护。你赋予它生命,它记录你的生活,随心随性而为,自己的每一个动作,最终都会刻下痕迹。

养一条牛仔裤,就像写一本日记,每天如影随形。这条裤子默默记录着的,都是你抹不去的回忆,超越了爱惜和收藏。人会怀旧,并且沉湎于怀旧,不知疲倦。

或许这就是养牛的意义和乐趣。